2021年10月9日上午,重慶市第六屆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重慶人民大廈會堂隆重舉行,浪尖設計集團創始人、董事長羅成作為重慶浪尖渝力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董事長,榮獲“重慶市勞動模范”稱號。這是羅成董事長作為工業設計產業代表,繼獲得2019年“重慶5.1勞動獎章”后的又一殊榮。
“筑夢”工業設計產業化道路
1999年的深圳,對于學專業、入行業的羅成而言,是一片創新的沃土,是“浪尖設計”逐夢之路開始的地方。
勤于思考的他,在躬耕設計一線,服務于華為、騰訊、阿里、東風、美的、烽火、飛利浦、三洋、波音、寶馬、賓利、微軟、英特爾、高通等眾多世界五百強企業的同時,他深刻認識到設計與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價值鏈的關系。他說:“創新是高風險的。企業要控制風險、提高創新的成功率,就會產生更加綜合和多維度的需求。無論是成本導向、營銷導向,還是戰略導向的設計,都應該是企業降本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決策。設計機構是企業的外腦和智庫。高質量的設計創新服務必須是在洞悉發展趨勢前提下,以數據中臺為基礎,去中心化精準定義產品、產業,重構社會和生態的創造性行為?!?/strong>于是,在“山寨”設計大賺快錢的時候,羅成就前瞻性地提出了具有創新性和指引性的設計理念:● 2002年,他提出了企業運作的四個法寶——“換位思考”、“合理高效(的解決方案)”、“平衡之道”與“產業鏈平臺”。并于同年創立了以塑膠模具為主的模具設計+生產制造廠,致力于將設計與產業鏈打通;● 2009年,他提出全面打造“全產業鏈設計創新生態”的企業目標;● 2011年提出“設計+(D+)”概念;● 2015年,他的“D+”概念延伸為D+M模式,打造以工業設計產業為核心的產業化創新平臺,探索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工業設計“產業化”之路。
由此,一張宏大的設計產業發展藍圖以深圳和設計行業的重構為起點,向全球鋪開。
“撬動”重慶設計產業化發展
2015年,在羅成的帶領下,浪尖的事業版圖拓展至供應鏈、高端制造、用戶體驗研究、共性技術研發、設計數據、品牌策略、知識產權、創新服務、投資孵化、文創和教育培訓領域,使浪尖集團成為了全國工業設計領域規模最大、創新和實現能力最強、供應鏈資源覆蓋最廣泛的專業化全產業鏈設計創新服務商之一。
此時的浪尖,已經具備服務于城市級產業創新發展的“杠桿”能力。但要撬動產城融合下的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將工業設計從“行業”晉升為“產業”,還需要一個更大的“支點”——集聚全產業鏈設計創新要素的集群化、裂變式發展平臺。在重慶市委、市政府和沙坪壩區委、區政府的傾力支持下,2015年12月26日,定位于面向創新、創業,推動企業升級轉型和科技成果轉換的“D+M浪尖智造工場”正式落成。由此,一批優秀設計師、設計機構和設計創新驅動型科技文化企業陸續集聚,開啟了重慶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新篇章。時至今日,浪尖集團在重慶先后引進和完成了重慶市智能制造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大千智能科技研究院、M2精密模具制造技術暨工業智慧平臺——重慶開物工業、江津區制造業產業設計創新資源配置體系——浪尖工業設計研究院、工業設計基礎研究體系——人因工程研究中心、基于未來5G時代下的人-機器-環境的用戶體驗設計平臺——意谷智聯科技、推動成渝地區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公益基金——成渝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專項基金、設計助力鄉村振興體系——鄉村振興聯合創新設計中心等十多個工業設計產業生態體系建設項目。規劃和建設的平臺載體規模從5000平米到超過50萬平米;集聚的設計產業鏈機構從1家到上百家,其中包括德國最先進的用戶體驗設計公司Ergosign等在內一系列國內外優質工業設計資源,累計產業鏈招商引資總額近百億元。6年多的悉心耕耘,浪尖和產業集群承載的設計機構為長安、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等300多家市內企業提供了上千次優質工業設計咨詢服務,貢獻了包括裝備制造領域的CNC刀頭冷卻設備、水位閥室報警裝置、IMD污水處理裝置、水電水力發電設備等;醫療器械領域的手術機器人、恒溫無煙溫灸儀、血液分離機、無創腦水腫監護儀、醫療生理參數一體機等;軍民融合領域的VN22輪式裝甲車、92輪式裝甲車改良等;機械自動化領域的電力巡檢機器人、隧道清洗車等;檢驗檢測領域的原子熒光分析儀、輻射檢測儀、新冠檢測儀、瓷磚檢測儀等,以及國潮文創、鄉村振興等領域一系列有行業知名度和重大產業價值的設計研發成果,有力推動了沙坪壩區和重慶市制造業的提質增速。據統計,僅2020年,沙坪壩區實現設計服務年營業收入累計約1億元,通過設計帶動制造企業新品投產累計700余款,創造產業增加值約10億元,帶動工業設計上下游產業鏈關聯企業400余家,輻射成渝兩地企業1000余家。尤其是知識產權領域,在知識產權創造方面,沙坪壩區的創造指數高于全市水平;每萬人發明專利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均居于全市榜首。驕人的業績讓重慶浪尖渝力斬獲眾多榮譽:于2019年獲得“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認定,填補了重慶地區專業工業設計公司獲得該稱號的空白。同年,獲得“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的認定,填補了全國在“專業工業設計企業孵化器”的空白。先后獲得“工信部服務型制造示范平臺”、“團中央-全國青年創新創業示范基地”、“重慶市新型高端研發機構”等20多項認定。2021年6月22日,標志著重慶工業設計產業生態體系構建的重慶工業設計產業城A區在市、區領導的見證下正式啟動。羅成和浪尖人創造的新物種、踐行的新模式、積累的新經驗,正伴隨著工業設計產業的新發展,為推動重慶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生活,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打造西部發展新“引擎”做出更多貢獻。當全球都在用同一種材料,生產同類產品的時候,設計已經成為制造業滿足市場差異化需求的創新核心驅動力之一。羅成深知,要確保工業設計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更好地為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賦能,就必須要突破設計領域的人才瓶頸——以最新、最前沿的設計案例,以更全面的知識結構,以更深刻的產業思維和社會視角,培養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為產業發展提供不竭源力。在國家“產教融合”政策的指引下,浪尖集團依托在重慶、武漢等地創設的D+M產業平臺,與重慶大學、重慶交通大學、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師范大學、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武漢大學、湖北大學、湖北美術學院等多家高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實習實踐基地的同時,高校開展“浪尖班”合作。將20+多門企業課程植入高校學分體系,聘請和委派一線的優秀設計總監和設計經理與在校教師協同授課;動態更新最前沿的市場化產品案例,讓學生在真實的崗位群中接觸真實的市場需求,掌握最新趨勢和科技動態;建立多維度考核評價體系,通過跨學科課程和聯合人才培養,幫助學生建立復合性認知,拓寬視野,洞悉事物和創新發展的本質。實施近3年來,已經有五百多名學生接受“浪尖”教育課程。良好教學成效和成果反饋,讓羅成眾多高校的“產業教授”、“研究生導師”、“特聘教授”實至名歸。浪尖之道其實是“上善若水,無小不大”,這是羅成在創立浪尖伊始就定下的企業文化。浪尖的“尖”字由“小”字和“大”字組成,時刻提醒浪尖人“圖難于易,為大于細”?!吧仙迫羲敝v的是要融合才能共贏,“無小不大”講的是要注重每一個小細節同時還要有大視野、大格局。貫徹總書記提出的“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要求,羅成著手于創新鏈的多維要素構建,打通信息鏈、人才鏈、價值鏈。研判未來產業發展格局和產城融合的發展趨勢,帶領浪尖人,圍繞“創新樞紐”的建設和運營,將工業設計作為杠桿和創新賦能手段,深挖區域資源稟賦,構建對應產品級、產業級、社會級和生態級創新的能力和服務閉環。進而與未來區域性分布的“共性制造”形成無縫銜接,為助推制造業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浪尖智慧”和“浪尖方案”。羅成的“浪尖之道”,始于初心,臻于匠心,共創共贏,善做善成!